close

blog19-2.jpg

  「家庭」其實是一門看似簡單卻又深奧的學分,甚至仆卦問籤都會有這個選項,我記得在國中的時候,我的國文老師曾經在班上問了我們一個問題,當你長大, 收入穩定,你是否還會跟你父母親同居?

  我的心中一直存在著一個否定句「不會。」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好疑問的呀,父母親花了大半輩子辛苦賺錢養小孩,犧牲了夫妻之間的愛情, 犧牲了夫妻之間的親密, 說不定還犧牲了夫妻之間久久一次的性愛(你知道有些父母親為了怕被小孩子看到,生完後就不會再行房),後半輩子卻因為你還想要跟他同居讓他們感到分外困擾,我的想法是「也行行好吧,讓他們享受一下清福吧。」,你都想要有你自己的生活,反而易之,父母也會想過想要有自己的生活,只是我的回答卻讓多數同學都驚訝不己,甚至連老師也俏皮地敲了我一下頭,我頓時就好像被標籤「不孝」的罪人一樣,這無關國籍,這無關文化,這只是一種觀念的思考而已。

  我記得在看《Sex And The City》的時候,有闡述許多關於家庭議題方面的事情,拿Charlotte曾嫁給了Trey的例子來說,雖然她與Trey同居,家中的一切卻似乎都是Trey的母親打理一切,不管是傢俱擺設符合傳統蘇格蘭風格到床單一定要有防塵繡花,而Charlotte在和丈夫行房的時候,Trey的母親頓時跑來攪局,令Charlotte相當不悅,因為她覺得她是嫁給Trey,而不是嫁給他的母親,或許熊掌與魚總是不能兼得,你不可以同時享有母親的溫情卻又可以懷擁妻子的嬌柔。我心中也替Charlotte打抱不平,世界上沒有愛屋及烏這種事,愛情需要包容,但沒有理由要包容全部,花了四分之ㄧ的時光在與家庭相處,卻又要再花四分之三的時光與另一個家庭相處,那你的呢?

  Miranda曾向Carrie哭訴「我不想回去找我父母親,我恨我父母親。」煞那間,這句話硬生生地敲打我的心,之後想一想,我卻平靜了許多,生活中總是有太多的羈絆都出自於父母親,我在和人家約吃飯的時候,常常聽到「我媽說幾點以前要回家」「我媽說不可以花超過多少」「我媽說不能出去」「我們家不吃牛」等等諸如此類的話,於是為了要解脫這些束縛,才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至少自己會很開心),我覺得家庭能給予的大多數是你成長時期的回憶,而不是全部,即便我以後有了小孩,等他長大成人要搬出去住也會泰然處之。

  有些父母親對於孩子移居很能夠釋懷,甚至迫不及待的想要把小孩子遠離自己的生活;有些小孩子卻總是被束縛在父母親的枷鎖下,而我們成長時期都是受到父母親的庇護相當感激,成長後想要擁有自己的生活,卻被批判「不孝」,為何總是這麼的弔詭?難道孝順就是一直賴著父母不放,即使你長大也不肯放手因眷戀成長時期的回憶嗎?我一直覺得台灣正是介於文化宣稱進步卻又沒有實質進步幅度的尷尬位置,而觀念是要一直不斷提醒才會有人領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s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